會員登入帳號  密碼  驗證    |     |  
   選播影片:
回首頁
我們珊瑚礁
珊瑚礁遊艇行程
彩色珊瑚礁民宿
珊瑚礁民宿
全包式主題旅遊
輕鬆享樂自由行
單點旅遊活動
 
旅客心情文章
旅遊歡樂相簿
旅遊百科問答
珊瑚礁部落聯盟
珊瑚礁旅行社 FackBook
 
珊瑚礁玉玲
ID:9277961
 
珊瑚礁月兒
ID:0965133056
 
被忽略的島嶼
(小毅)
  上個禮拜六到了東嶼坪享受了兩天沒有時間的日子,不必擔心何時要上班,不必急著吃飯,不用接手機,只問自己想做什麼,嶼坪山石嶙峋,碧海連天,無絲竹之亂耳,無案牘之勞形,悠閒就是島上...   
哭砂
(小毅 )
  好喜歡黃鶯鶯唱的哭砂,因為Tracy的聲音好美,加上當時剛好失戀,歌詞意境也剛好正中下懷,所以喜歡... 澎湖的海砂問題,一再的教訓難道真的沒能讓故鄉人學乖嗎?問問烏崁人對於抽砂...   
蛇頭山四角嶼
(林翠萍)
  蛇頭山位於風櫃的另一側,這曾是中法戰爭的古戰場,地處僻靜的海邊,沿路盡是春天的翠綠與夏天的蔚藍,陽光般的天人菊,灑滿綠野,聽見海的呼喚,就是停車的時候了。 沿著木板棧道登上...   
初一十五
(站長)
  初一十五 農曆的初一十五對澎湖人而言不止是吃素拜拜的日子,也是澎湖人世代傳承與海有約的日子,撕著日曆,過著日子,在期盼中的生活有一籮筐潮起潮落談不完的記憶。 澎湖群...   
觀音亭
(站長)
  長堤上的記憶 觀音亭緊鄰馬公市區,風景絕佳﹐在旅遊旺季來臨時遊人如織是觀光客最熟悉的旅遊勝地。 觀音亭內有寺廟造型古樸清雅,暮鼓晨鐘清幽絕塵,前面是一片金黃色沙灘,...   
上一頁 | 下一頁
<<   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   >>
 
心情文章
初一十五
(站長)
(無圖片)
初一十五
農曆的初一十五對澎湖人而言不止是吃素拜拜的日子,也是澎湖人世代傳承與海有約的日子,撕著日曆,過著日子,在期盼中的生活有一籮筐潮起潮落談不完的記憶。
澎湖群島擁有廣闊的潮間帶,退潮時可增加三十七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面積,這等於增加了澎湖四分之一的土地,離岸最長的距離更可長達三、四公里!形成非常特殊海天相連的海岸景象變化,在這片廣大的潮間帶,有豐富的資源,不需船隻,不需大量人力,發展出延續了世世代代的漁撈活動。澎湖的人文采風,信手捻來,不只生機盎然,也涵納了人民的生計:巡滬,拾螺,採貝,抱墩,踩蟹,柵網等,隨著社會的變遷、觀光事業的發展而轉型,為逐漸沒落的產業注入一線新的契機與希望,這些活動對大量來自台灣的觀光客而言,都很好玩,使人與海洋間的互動產生不同於以往的共鳴,也對生命有另一番新的認知。
又到了初一月朔的日子,按往例我們一家四口會再帶著漁具,挑個陌生的海域,探尋一次全新的發現!
我們開車來到湖西成功村,海岸邊有傳統景象,潮間帶上依舊可以看到傳統的蒙面女郎,拾螺,捉蟹是最普遍的活動,村夫漁婦,或蹲或彎,在夕陽斜照中,鮮活得就像名畫「拾穗」中的生命張力。一群不怕晒地露出手腳,發出尖叫歡笑聲的,一定就是觀光客了。對於來自遠方的朋友,一向我就反對戴手套捉螃蟹,你必須用雙手直接碰觸生命,才可以感受到牠活生生面對挑戰所做的抵抗。如果來澎湖沒有被螃蟹夾一下,可不就像上陽明山不賞花一般。
我和香香在泥沙中挖著貝殼,小孩子則是高興的亂挖一通,如果發現了螃蟹,還算大的,就讓我這個勇敢的老手出動,小的,就讓孩子們逗著玩去。「嘿,快來這裡。」香香發現了一尾在水灘礁石間徘徊的魷魚,這可不得了,我們四個人,有的趕著,有的追著,兒子小劼索性用撲的,大家濺得全身都濕了,小劼沒注意腳下,又滑了個四腳朝天,圓圓也得意忘形地笑翻了,我們忙,魷魚更忙。
花了好大工夫才把魷魚趕到更淺的地方,老婆手腳敏捷,奮力一抓,卻出奇不意被噴了一身黑墨,哈,我可聰明多了,站在一旁準沒錯。這下子,我們的晚餐也有了著落:貝殼湯,清蒸螃蟹,白醋魷魚!
在水深及膝的地方,不怕生的圓圓和一位作業中的阿嬤有說有笑,我走近招呼,看到阿嬤用漁網將堆疊在水中的石塊團團圍住,是在抱墩。抱墩就是先用網子將礁石塊擺成的魚屋圍住,再將魚屋拆開,屋中的魚就成了網中之魚了。
這種方式我並不陌生,倒是罕見阿嬤自己一個人作業,我好奇問起:「阿嬤為什麼自己一個人來抱墩?」阿嬤指著這一片海灘,說:「以前在這裡我有四十幾個墩,每次潮水來,下海抱墩總要吆喝左右鄰居來幫忙,現在漁港建了,墩大部份被衝散了,我最近才又整理出七八個墩,一個人來就夠了,再找人,也沒墩可抱啊。」我抬頭看了看,又不解的問:「哪裡有漁港?」阿嬤笑笑指著前方不遠處只停著一艘竹筏的地方,「那不是嗎!」我嚇了一跳,新漁港,只停了一艘竹筏的新漁港,政府當初的評估或許沒想到,倒是漁港的航道疏浚工程毀了魚墩,恐怕也不必事先知會阿嬤吧。
圓圓好奇地盯著阿嬤魚簍內的魚瞧,我心有所問:阿婆今天魚抱了多少?阿婆竟接著釋懷的說道:「魚捉多捉少無要緊,祖先留下來的東西可不能放棄,每個潮汐來捉魚,已經習慣了,有沒有魚都要來看看。」我心裡酸酸的,不知這是宿命還是無奈。或許十年後,下一代的子孫可能再也見不到今日的景象,到時候澎湖的老人是用什麼填補過慣了的生活缺口?得天獨厚的潮間帶沒有好好保護,盲目的建設掠奪了原本自然的生活,被擁抱在海洋中的澎湖人,如何因有知而有愛,如何改變他與生命之母的紐帶關係?
在初一十五的日子,常常見到一群群觀光客頂著烈陽在街道閒逛,或在名勝區遊覽,背誦古蹟文獻,來到澎湖,卻不了解澎湖人隨著潮汐而舒張的生命呼吸與生活情趣?我有時會衝動得想告訴素昧平生的他們「別辜負初一十五這美好的日子」,但在陌生而疏遠的背景襯映下,誰會相信呢?
幾次的勇氣,換來幾次懷疑的眼神,就附上一張澎湖潮汐表,使旅客明暸漲退潮時間以聊表心意吧!
上一篇 | 下一篇
 
 旅遊地圖下載   |  刷卡同意書 |   聯絡信箱     EMAIL:penghupa@mail2000.com.tw             

珊瑚礁旅遊洽詢 : 06-9219816  //  06-9219818  //  0912-796990   FAX:06-9214073
地址:880澎湖縣馬公市案山里 19 之 3 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