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 心情文章 |
 |
親愛的朋友:
2002-06-01 23:54:00
當台灣旅客來了幾次澎湖就說懂這島嶼,用眼睛看到了就說明白。
當網路上張貼著一篇篇旅遊專家毫無感情的行程設計,千篇一律的行程安排,開始帶著一車車蜂湧而來的旅客在酷熱的陽光下,指著人擠人的沙灘說:這是澎湖最美的沙灘。
汗水滴在澎湖的沙灘上,垃圾丟在少了感覺的島嶼上,陽光火刺刺的照射在挺拔的玄武岩,感情沉沒在這個島嶼人的心理;似乎沒了感情也逐漸失去那份美。
當全世界海島國家都致力於發展觀光時,再看看宜蘭的冬山河,屏東的黑鮪魚季,親愛的朋友是否可以告訴我,我們的家鄉,這正在快速沉淪的島嶼,沒有工業,沒有農漁業,又沒了旅遊業,還能有什麼?難道我們的未來只能被迫選擇賭場!讓我們下一代看著這一代在賭場工作,與賭色為鄰!或是烏龜般縮著頭期盼政府可以三通帶來商機!還是像觀光景點的珊瑚礁般教人任意踐踏!
研究澎湖旅遊多年,這孕育我們的地方,這裡的美千變萬化,這裡的美要以心感覺,這裡的環境可以令人感動,只是我們必須再忍受多久遊覽車上一群群旅客落寞的臉,呆望著窗外那些觀光景點;還是我們只能假裝無能為力地把美麗的珊瑚礁,美麗的海洋,藏在自己心裡,我們又怎能苛求那月薪只有一萬元的遊覽車司機,月薪六千元的導遊小姐,以及無助的旅客將無奈的情緒發洩在每天1500元日薪的導遊身上,我們的這些遊覽車司機、導遊小姐、領日薪的導遊習慣了,就如同我們習慣了,習慣了沉默!
飛機在天空拉出長長的尾巴,選擇沉默,我們看的到澎湖亮麗的未來嗎?沒有悲情島嶼,只有少了力量的沉默島嶼;我們有沒有必要採取其他行動,直接訴求改造澎湖觀光未來!我沒有多少能力,但我相信結合一群對著土地抱持理想的人就會產生無比的力量,你看:共生藻、凡想攝影群、野鳥協會、采風工作室等等.....不都是嗎!
當我們祈求天父的垂憐,偉大的天父都知道,但是祂要我們盡心盡力先去付出努力,在努力中得到力量,以力量中解決問題,在過程中得到智慧!如果只是選擇沉默何嘗不是對現狀的默部H何嘗不是對現狀的認同?
曾經有多少祖先的足印,踏在東嶼坪的土地上,多少學子在教室嘻笑,如今頹廢的教室貼著醒目的紅條──【禁止偷窺】。這沒有了時間的島嶼能保留下來的難道只剩【禁止偷窺】。坐在廟口海風徐徐,空氣中卻瀰漫一絲絲的孤獨,島嶼的人真的想走嗎?生命難道只能與現實妥協嗎?當異鄉人帶著魚叉遠從台灣而來,一次次將魚叉刺在每隻魚的身上,我們是否就像那鸚鵡魚,晚上睡覺躲在自己做的帳篷裡,卻自以為是的認為魚叉永遠不會插在我們身上。當魚與島上的人都走了,還剩下什麼?回憶或是獨自挺立的玄武岩;大家都很忙,這塊土地有能力的人似乎都很忙,但玄武岩內躲藏的文石又能躲多久。改變需要勇氣與能力,沒人願意作那隻待在逐漸加熱鍋中的青蛙。
曾有一次與共生藻的小毅聊到:如果要改變澎湖,就不能光想要靠政府,需要一群人直接參與,在參與時勢必會影響到既得利益者,因此需要合法當後盾。
逸林講得也對:旅遊的成敗除了行程的安排,絕大部分來自導遊是否有能力引導出一種屬於澎湖的感覺與內涵。
所以三件事情是必須做的:
1、 有旅行社牌照〔現在我已在申請〕
2、 結合力量成立『改造澎湖旅遊素質協會』,作:a澎湖旅遊環境現況研究、b引導澎湖旅遊品質、c創造屬於這土地的旅遊內涵、d協助政府規劃旅遊能力e教育島民旅遊觀念
3、 行銷澎湖〔現在我正在製作一互動式網站,希望能有所助益〕
今早下雨了,難得的早晨。記得有一回在頃澎大雨時與家人開車到大果葉的海堤上賞雨,海巡署官兵以為我們想不開。其實真的想不開是對這片土地的依戀,如今我想不開走了下來,我誠摯的邀請有人願意花點時間走下來,一起改變那不該屬於這裡的欺瞞,讓島民有個未來!
陳中行 敬上
|
|
|
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