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 心情文章 |
 |
活龍灘並未呈現在澎湖地圖上,然而它卻真實地存在於蔚藍的海洋地圖中,隨著一年四季的水流而改變;隨著一日漲退的潮水而隱現。
活龍灘是因鳥嶼清除航道後而逐漸形成的沙洲,在鳥嶼和員貝嶼之間,牽起水連沙的碧波與雪浪,猶似一活龍擺尾躍動!活龍灘沿海珊瑚礁遍佈,銀藍色的雀鯛穿梭其間;用心傾聽,在其隨著海洋的脈搏律動的吞吐間,正訴說著活龍灘上潮來潮往的歲月!
話說六七年前在東海海域的鳥嶼島西南方,形成一條長約八百公尺的沙洲,就像神龍般形狀變化莫測,所以被當地人取名為活龍灘,多傳神的名字!坐在駛於澎湖北海或東海的遊艇上,都可以見到它的蹤影,相當引人目光。據說,前省長宋楚瑜先生在全省走透透時,路過此地不禁被這條活龍吸引,頗覺有潛龍在田欲待時勢一飛沖天之志,有好事者提議將活龍灘改名為魚水灘,取宋楚瑜的瑜及陳萬水的水之諧音。宋省長發覺不妥,恐引人非議,遂又有人提議更名為澎澎灘,當地居民覺得俗不可耐,最後仍以活龍灘為名。
活龍灘上是候鳥燕鷗的家,紅燕鷗、白眉燕鷗、蒼燕鷗各自盤據,互不侵犯。一窩窩的鳥巢築在珊瑚沙上,附近盛產的沙丁魚是候鳥的主要食物,群鳥們在天空盤旋,遇有入侵的人類,即主動作勢攻擊,保護家園,一隻隻超速俯衝,發出尖銳叫聲,企圖嚇走入侵的敵人,而幼鳥們則無法躲避任憑宰割,更有人無知的以撿拾鳥蛋為樂。最近澎湖縣政府已規劃其中一片禁止上岸的沙州,作為候鳥保育區。
澎湖人的命就像燕鷗一樣,年輕人出外求學或打拼就注定像燕鷗般成了澎湖的過客,只在逢年過節或寒暑假停留的過客,也許這塊土地上有最難以割捨孕育生命的感情,現實卻擋不住想飛得更高看得更遠的理想,而留下來往往是早已嘗過人間風桑的老人或稚幼的雛鳥,少部份留下來的青年人則逐漸習慣雙翼只是覓食與爭食的工具。
我曾聽老阿嬤說過一個故事,在一個小漁村裡,住著一個蠻橫霸道的富翁,凡是他看喜歡的,便想盡辦法據為己有,有一天,他聽說村裡老寡婦的兒子小牛兒,在海裡撿到了一顆大明珠,他便趁著夜裡跑到老寡婦家看,遠遠的,他便看到老寡婦家透出一股奇特的亮光,往窗內一看,屋裡恍如白晝,一顆晶瑩剔透泛出刺眼亮光的大明珠,把他的心都照開了,他吞了口饞涎,偷偷摸摸的趁四下無人時將明珠抱在懷裡,這時小牛兒忽然推開門,看見自己的大明珠竟然被貪婪的富翁捧在手裡,他又驚又怒的說:「你怎麼拿我的大明珠,還給我,那是我的。」說完便伸手去搶,富翁雙手一舉,誣賴的說:「上頭刻你的名字嗎?憑啥說是你的?你從海中撿到,我在桌上拾得,便是我的。」小牛兒氣得直跺腳,被富翁腳一踹,摔倒在地,額頭碰著床腳,破了個大洞,血流如注,便奄奄一息了,老寡婦聞聲推門進來,也被富翁一手推開,還來不及反應,便已癱在門扇旁,富翁前腳跨過門檻,極欲逃離,心一慌,另一隻腳卻被門檻絆倒,跌了個狗吃屎,手中明珠卻滾落地上,小牛兒一手撿來,將明珠囫圇吞肚,剎時,風雲變色,巨雷轟隆,風沙走石,一片悽慘,一頭黑色的巨龍衝破屋頂,直奔雲霄,只留下滿臉愕然的壞富翁及虛弱的老寡婦,老寡婦回過神,趕緊走出屋外,就在門前的海灘上,一頭由小牛兒幻變的黑龍,便浮游在海中,老寡婦悲厲的哭喊:「小牛兒,小牛兒!」每喊一次,黑龍便回頭一次,眼中含淚,狀似依依不捨,寡婦總共喊了九次,黑龍便回首九次,最後,才升天而去,因為黑龍回首,當地海灘便形成了九個海灣,海中地形錯綜複雜,曲折多變,當地人稱為九龍灣,也稱活龍灘。我想,澎湖人的命運是不是也像這頭黑龍般的身不由己,血液中充滿著思鄉之情,卻不得不離鄉背井。
活龍灘四周有豐富的珊瑚礁,魚群漫游其中,悠哉快樂,初次接觸,興奮難忘。未料三個月後再次造訪,珊瑚礁在毫無保育觀念下,被任意破壞,魚群也逃逸無蹤,倒是已經多了無數穿著鮮豔身材動人的青春美少女。水上摩托車呼嘯而過,香蕉船翻覆後的驚呼尖叫聲此起彼落,活龍灘反而成了人類的遊戲樂園。
活龍灘最美是在夜晚,夜闌人靜時,坐在與世隔絕的神龍上,聽螃蟹爬過沙灘的跫音,看看魚群游出水面,在月色下激盪的水紋,畫出一個又一個的漣漪,遠處漁火點點,感受遠離塵囂貼近自然的心情,擺脫世事俗物的煩擾,來到這裡,吸收天地精華,把壓抑在心裡的煩悶鬱氣,讓清涼沁心的海風帶走,這樣的心情,這樣的故事,在這樣的一片土地上,我靜靜望著這一片活龍灘。
|
|
|
 |
|